小麦全蚀病,又称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禾顶囊壳禾谷变种和小麦变种侵染引起的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叶片黄化,分蘗减少,病部变黑褐色。
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为灰黑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黄叶多,根部大部分变黑,茎基部和叶鞘内侧出现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症状最为明显,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期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病菌主要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连片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