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焦斑病是一种发生在叶部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及予囊壳在病残株中越冬,子囊孢子扩散高峰是在晨露停息和开始降雨时,气温25~27℃,相对湿度70%~74%,有利于予囊孢子发生。寄主抗性方面,品种间差异显著。环境条件中,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栽培管理中,田间湿度大、土壤贫瘠、偏施氮肥会导致病害加重。
焦斑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初期在小叶尖端或叶缘处出现褪绿现象,逐渐由黄变黄褐色。病斑从叶缘向叶柄延伸呈楔状,最终形成“V”字形枯死斑。早期病斑灰褐色,破裂后扩展为褐色。病原菌的子囊在枯死斑上呈现密集的小黑点,最后全叶卷曲脱落。此病可导致花生中下部叶片早落,影响荚果饱满度,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地块可达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