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或果实,叶柄、果柄、花芽、花器及新梢,从落花期到苹果成熟期均可危害。枝干:在枝端十几厘米以内的部位产生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枝条长大时病斑会消失。在特别感病品种上,形成泡肿状。在果肩或胴部产生黄绿色小斑点,后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黑色霉层。随着果实的增大,病部因停止生长而变为凹陷、龟裂状。病果凸凹不平,成为畸形果。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能出现病斑。病斑起初呈淡褐色,圆形或放射状,渐演变为黑色,上生黑色绒状霉层,直径3—6mm。嫩叶上病斑多呈放射状或羽毛状,褐色或黑褐色,霉层不明显。发病后期,四周组织增厚,中央变灰色或灰黑色。叶柄染病,形成棱形或长条状病斑,病叶早期脱落。果实发病,病斑多出现于果实肩部和胴部,起初黄绿色,渐变黑褐色至黑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黑色霉层。随果实增大,病部凹陷龟裂,病果畸形。病重树早期落叶,产量大减,质量降低,树势削弱,花芽形成减少。苹果黑星病以叶片、果实受害严重。叶片正背两面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有烟煤状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边缘因菌丝在角质层下放射状扩展,呈细碎的冰纹状。重病叶缩小,变厚扭曲,变黄早落;果斑淡黄绿色,圆形,渐扩大,凹陷,随果实长大而硬化。表面有裂纹,生烟煤状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