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5-05-18 17:10

翌春5~6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寄主器官的表皮。由于叶片背面气孔数量更多,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为子囊菌门真菌,分生孢子在空气中能存活7-8天,可借助气流、雨水、农事操作器具传播。病菌以闭囊壳形态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飞散,借气流传播。在南方和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植物上越冬。白粉菌不侵入寄主组织,只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繁殖,由病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随空气传播。病菌以无性态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气流在田间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侵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病菌在作物生长季节结束前后常产生有性态闭囊壳。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多次重复侵染。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