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果前期受害,先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的变色斑,边缘较清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部稍有凹陷或皱褶。颜色随之加深变成红褐色,最后,整个病果呈黑褐色,失去光泽。剖开病果,可看到病部果肉为浅黄色小斑块,严重时大部分果肉直至整个果肉变为褐色,最后呈灰黑色至黑色。病组织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后期(9月份)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长椭圆形病斑,果肉呈软腐状,严重时全果软腐。一般枣果发病2-3天后即提前脱落。当年的病果落地后,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可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越冬后病僵果的表面产生大量黑褐色球状凸起,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