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发病条件?

2025-05-17 23:06

在病原存在的前提下,病害能否流行取决于温湿度和寄主的长势。温度、湿度是影响草莓白粉病的最主要因子,温度在15~25℃范围内,相对湿度高于80%时病害蔓延很快,表现为较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特征。基肥不足,土壤缺水,植株生长衰弱;或浇水过多,氮肥过量,密度过大,植株徒长;光照不足,通风通气性差,棚内湿度过大;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均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发生尤为严重。最初发生在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其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发生的适温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栽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炭疽的分生孢子只有在湿润的条件才会,借助雨水或者灌溉水飞溅传播,或者也通过昆虫活动或者农事操作过程传播。但是分生孢子的萌发、侵染必须在液态水中。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