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二)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或者使用性诱剂每亩1个集中诱杀,注意及时更换诱芯。也可搭配使用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三)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以及多杀菌素、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喷施。2、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延缓抗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