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角斑病是什么引起的?

2025-05-15 15:04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棚室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露地黄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又称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蔓。子叶发病,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病原细菌在种子内或在土壤中过冬,成为次年初侵染的来源。再就是因为管理过程中高温高湿引起的,也可能是细菌侵染引起的。除加强田间管理外,还可以用杀菌剂进行防治。细菌通过风雨、昆虫、农事操作、农具等传播,病菌从叶或瓜条的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