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5-05-14 10:54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遇到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落到植株上发病。种子带菌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受侵染。染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重茬地发病重。西葫芦炭疽病病菌是以菌丝体、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皮上越冬,潜伏在种子上的病菌可直接侵入子叶,引起苗期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2~27℃,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发生。温度是诱发炭疽病的重要因素。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空气湿度越大越易发病,相对湿度低于54%则不能发病。在高温高湿条件发病,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或土中越冬,次年侵染,借风雨,气流,浂水传播,生长温22一27℃,低于10℃,高于30℃停止生长。西葫芦炭疽病在生长期间随时都能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叶发育。一旦染病,茎、叶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色,随即枯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