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距地面5-30厘米发病最多。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茎部被害,开始产生退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植株枯萎。幼苗发病时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幼苗猝倒。一定湿度和温度下,病部先生成白色菌核,老熟后为黑色鼠粪状颗粒。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危害茎蔓和叶。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杈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茎秆内髓部受破坏,发病末期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
果实染病,发病初始在幼果脐部呈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形成黑色粒状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呈灰褐色近圆形大斑,边缘不明显,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发病严重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常见茎蔓、瓜条受害。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褐色病斑,迅速上下扩展,病部有白色菌丝层,随后腐烂。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菌核。黄瓜菌核病在黄瓜生长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茎和瓜,茎部染病初为水渍状斑,后渐扩大色渐深,成浅褐色,病部变软、腐烂,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菌丝密集鼠粪般黑色菌核。瓜条染病,多从顶花处始,初为水渍状,渐向瓜条内发展,致瓜腐烂,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