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从寄主地下伤口处侵入,导致根部皮层腐烂。分生孢子通过农事作业、雨水及灌溉水等传播蔓延,生长季节只要条件适合,可连续多次进行再侵染。初侵染源主要是土壤、病残和带菌有机肥。病原通过工具、雨水及灌溉水传播蔓延,先从伤口侵入引起根部皮层腐烂。
豆角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包括: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受阻,根部积水腐烂;地下害虫危害或栽植伤口没处理好,传染病菌从伤口侵入,使根系发病。病菌可在堆肥中、病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多年,从伤口侵入并形成重复侵染,可借助雨水传播,地下害虫啃食豆角根系造成伤口会加重根腐病发生,加速病菌侵入。
夏秋季高温多雨天气有利发病,豆角根系发育不良,排水不利,容易发生严重;多年连作田块病原菌量逐年累积,而且豆角根系发育差,土壤养分失衡,发病重。主要通过雨水、农业工具、带菌肥料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致皮层腐烂。一般在土质粘重、过湿、偏酸、肥力不足和管理粗放的连作地上发病较严重。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随水流动,也就是平时浇灌大水漫灌更利于此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