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入,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易诱发此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活体寄主上潜伏越冬,病菌以无性态孢子囊及孢子囊形成的游动孢子在寄主作物间依靠风雨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越冬期。日暖夜凉、多雨高湿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
农业防治方案:(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生物防治方案:(1)做好清园工作:萌芽前半个月、秋季采果和落叶2/3后,使用100-150倍液进行全园喷施,杀灭病菌,营养树体。(2)生长期定期喷雾。选用优质抗病虫害品种,控制好水肥、温度、湿度、通风等,及时喷施药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