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2025-05-10 15:59

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玉米品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2.采用轮作模式:马铃薯一大豆一王米、大豆一烟草一玉米等轮作模式;3.播种前烧掉带菌秸秆,以消灭越冬菌源;4.施用堆沤腐熟农家肥,减少初侵染源;5.及早拔除病苗,并带出田外深埋;6.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7.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8.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9.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药剂防治:1.播种前,每100公斤种子用44%氟唑环菌胺悬浮种衣剂30~9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预防病害发生;2.玉米出苗前,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洒地表进行预防;3.在玉米抽雄前,每亩用40%苯醚甲环唑浮剂13~15毫升,兑水后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视力病情连喷2~3次;4.在花期、灌浆期,加强对玉米穗部害虫防治,以减少利于病菌入侵的虫害伤口;5.可用多菌灵、“多酮”杀菌剂防治。一是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以切断种源传播,二是在幼苗3-4叶期喷施农药,三是在黑粉瘤出发期及时割除带出田外深埋。

高温多湿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同时也易使寄主组织柔嫩、机械损伤(如去雄操作、大风、冰雹等)和玉米螟为害伤口等,有利于病原菌侵染为害。玉米在抽雄前后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这时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削弱了玉米抗病力。这时如有数小时微雨或多雾多露时,有利孢子萌发侵染,加重发病。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早湿交替出现,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连作、高肥密植往往发病较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