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病症是什么?

2025-05-10 12:05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鞘和茎秆。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和高产品种的推广,其危害日趋严重。该病菌的寄主范围广泛,除小麦外,还可侵染玉米、水稻、谷子、高梁等多种作物和禾本科杂草。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内、病残体中越冬、越夏,菌核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6年,在流动的活水中能存活6个月左右,因此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主要的侵染来源。

小麦纹枯病的症状包括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和枯株白穗。烂芽发生在小麦出苗期,芽鞘变褐后麦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死苗多发生在小麦3~4叶期,初期第一个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云纹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导致死苗。花秆烂茎在返青拔节后,基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黄褐色的菌核。倒伏由于茎部发病严重、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枯株白穗后期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在于综合管理,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水肥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适时施用化学药剂等。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