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炭疽病菌在10-35摄氏度条件下都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度之间,湿度达到85%以上甚至更高的时候更容易发病。温度对于育苗期间来说可控度很小,而且育苗期温度几乎一直都适宜炭疽病菌的生长。形成炭疽病的病菌伴随空气流动、降雨雨水、人为劳动等到处传播,通过草莓叶片气孔和叶面、茎的伤口进行侵染,传播方式广泛,而且侵染性极强,这也是炭疽病难防治的原因之一。草莓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或草莓炭疽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草莓上的病害。侵染草莓叶部有2种炭疽病菌:一种是炭疽叶斑病,也叫黑斑病,由草莓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引起;另一种是不规则叶斑病,由尖孢炭疽菌引起。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的叶片、叶柄、匍匐茎、根茎、花和果实上,可通过土壤、空气或水源传播。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