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对农作物会造成哪些危害?

2025-05-09 10:34

高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温会使作物植株叶绿素失去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导致细胞内蛋白质凝集变性,细胞膜半透性丧失,从而损伤植物的器官组织。其次,高温会削弱光合同化物向穗部和籽粒的输送能力,降低酶的活性,缩短灌浆期,导致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具体表现为: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失衡;2、增加作物的热负荷,大量水分消耗于蒸腾散热,破坏体内水分平衡,使植株萎蔫干枯;3、加速作物生长发育,缩短全生育期,加速衰老,显著降低产量;4、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有害代谢产物积累;5、影响花药开裂、花粉活力及受精过程,大幅降低结实率;6、抑制物质运输,影响果实或种子的充实度。

不同作物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各异。温度范围可分为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和发育温度,每种范围又包含最适温度、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当温度超过上限温度时,作物将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例如,水稻发芽时能忍受40~42℃的高温,但超过45℃时谷芽会被高温烧死;二晚移栽时,田间水温持续4~5天达45℃以上,秧苗会被高温“煮”死。柑桔、脐橙类盛花期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超过33℃会造成高温伤花,导致花而不实;果实膨大期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果面温度≥45℃会引起日灼。

水分方面,作物需水量、土壤湿度饱和和凋萎湿度是关键指标。例如,禾谷类作物孕穗期对水分最为敏感,此时缺水将导致大幅减产。柑桔挂果后,若连续20天降雨量≤10毫米且日雨量≤5毫米,为轻度干旱;若连续30天降雨量≤25毫米且日雨量≤10毫米,将严重影响柑桔产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