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湿度大时,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发生在穗期或苗期,危害穗部、幼苗和茎秆。1、穗腐:扬花期后出现,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渍状褐色斑,后致小穗枯黄。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竭,被害部以上形成枯白穗。2、苗枯:先芽鞘和根鞘变褐,后根冠随之腐烂。3、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受害后变褐腐烂。4、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扩展为红褐色不规则形斑。
小麦赤粉病防治: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比如淮麦20、扬麦4号、扬麦18号、徐麦856等。(2)培育无病种子田,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减少和控制病菌来源。(3)适当早播,避免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遇到阴雨天气。(4)种植期间,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2、药物防治。(1)药物拌种。①用20%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②用50%福美双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③用40%拌种灵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④用2.5%咯菌腈种子剂拌种,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0。⑤用75%萎锈灵250克拌麦种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拌麦种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