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病毒病,羊感染后皮肤和黏膜上会发生痘疹。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疫区隔离、控制传染源,以及及时接种羊痘疫苗。治疗方法包括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并涂上紫药水或磺胺软膏。破溃的局部病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治疗药物可使用板兰根注射液、双黄连、穿心起等。羊痘症状最初表现为腹部、尾部、腋下、头部出现红色或紫红色小丘疹,后变为水泡、脓包。潜伏期为5到6天,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3到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