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猝倒病的病原,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和渡过不良环境,第二年春天遇合适条件即可萌发产生孢子囊,并释放出游动孢子或直接生产芽管侵入寄主,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或腐殖质上过腐生生活,次春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造成幼苗发病猝倒。辣椒猝倒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三种。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死苗是种子萌发拍出胚茎或子叶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湿度高,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在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由于营养供应紧张,造成抗病力减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而苗床保温不好,会突发此病。猝倒病多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前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影响猝倒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及苗床管理水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潮湿、温度在30—36℃或8—9℃之间,适宜病菌生长,但不利于幼苗的发育,因而发病重。苗期管理不当也常为病害发生提供条件,如播种过密、大水漫灌、保温放风不当、秧苗徒长、受冻等。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黏重土壤及施用未腐熟堆肥,也容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