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治:实行秋翻地,降低虫源基数。化学防治包括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可使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闷种,种衣剂种药比约为40∶1;药剂拌种或闷种为每600~1000千克大豆种子用1千克50%辛硫磷乳油,先将药剂与100千克水搅拌均匀,与种子拌匀,堆闷12~24小时。土壤处理可将农药均匀撒施或喷雾于地面,然后犁入土中,或将农药与粪肥、肥料混合施入,也可将颗粒剂与种子混合施入,以及用毒土盖种、条施、沟施或穴施等。生物防治: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的用量是每亩1.5千克菌粉,卵孢白僵菌的用量是每平方米2.0×10孢子,效果可持续1年以上。蛴螬与金针虫是危害玉米苗期的主要地下害虫,主要危害种子根部和根茎部位的一类害虫,又称土壤害虫。不同地区发生程度和害虫种类又有较大差异。当前使用的土壤杀虫剂,其杀虫作用主要是胃毒和触杀两种作用所致。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种子处理、撒毒谷。防治蛴螬可以用以下方法:一是拌种。二是田间撒施辛硫磷颗粒。三是土壤中施用毒饵,如每亩用饼肥10斤,拌入辛硫磷后撒到地里再耕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