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是豌豆常见的病害,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首先,病菌主要在种子上越冬,并借助风雨传播蔓延。当播种时间过早或豌豆遭受低温冷害时,容易发病。此外,土壤黏重、湿度过高,以及偏施氮肥导致植株旺长,也增加了发病风险。
具体来说,病菌的发育温度在15~33℃之间,适温度为15~26℃。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病菌更容易繁殖和传播。施肥不足,尤其是缺乏磷、钾肥,以及管理粗放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使用未经腐熟的带病残体的有机肥,或在低洼地种植、雨后不及时排水等田间管理不当,也会加重病情。另外,豌豆种子带菌或播种前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以及连续多年种植豌豆未进行轮作,都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累积,从而增加了感病机会。
综上所述,豌豆褐斑病的发生与病菌传播、环境条件、施肥管理和种植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防治此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健康种子、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实施轮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