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应如何防治?

2025-05-07 14:33

鸭浆膜炎可以用氟苯尼考、头孢克肟、头孢噻呋、多粘菌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治疗,预防可接种大肠浆膜炎二联疫苗。饮水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饲料中加入0.025%~0.05%的磺胺喹恶啉进行预防性用药,可预防该病或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治疗时林肯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皮下注射,用药前最好能做一下药物敏感试验。

预防措施包括:7日龄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0.5毫升/只;在12日龄和30日龄用林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替预防一次;棚舍、用具和场地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舍内通风。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经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等途径传播。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鸭舍的通风、环境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给1周龄内的雏鸭使用当地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制备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鸭疫里氏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适当调整鸭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地面和网床的平整度,减少鸭脚掌等皮肤损伤,控制鸭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同批次、不同日龄的鸭尽可能不混养。保持合理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饲养密度,加强鸭只的运动,并及时更换垫料,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提高鸭只的体质。

用于预防接种该病的疫苗,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苗两种。福尔马林灭活苗给1周龄雏鸭两次皮下免疫接种,其保护率可达86%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的高发期时建议提前采用疫苗,出壳1~2天后皮下注射杆浆速治,大大提高保护措施,增强鸭体内的抗体;注意7日龄的雏鸭每只注射少量的杆浆快速救治,才能够尽快有效控制病情。

鸭传染性浆膜炎应特别注意育雏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干燥通风,注意防寒,防止密度过大。地面育雏要勤换垫草,用具、饮水器、料槽等要定期清洗消毒。要注意气候和环境温度的变化,防止暴晒、雨淋、寒冷以及饲料中的营养不足等。

保持鸭舍的通风、环境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在雏鸭易感日龄,饮水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饲料中加入0.025%~0.05%的磺胺喹恶啉进行预防性用药,可预防该病或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治疗时林肯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皮下注射,用药前最好能做一下药物敏感试验。用于预防接种该病的疫苗,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苗两种。福尔马林灭活苗给1周龄雏鸭两次皮下免疫接种,其保护率可达86%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对鸭舍进行经常性消毒。免疫接种:选用优质高效的疫苗,例如: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雏鸭7-10日龄每羽皮下注射0.3ml,成鸭每羽皮下注射0.5ml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药物预防: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极易产生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鸭舍的通风、环境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用于预防接种该病的疫苗,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苗两种。福尔马林灭活苗给1周龄雏鸭两次皮下免疫接种,其保护率可达86%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