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缺钾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位老叶叶尖及前端边缘褐变或枯焦,同时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由下位叶向上位叶延展,但最上面1~2张叶片通常保持正常无病。当病情严重时,大量叶片出现红褐色的焦尖和斑点,稻面发红,远看有如火燎。病株一般伸长受阻,有不同程度矮缩,矮缩明显时,由于相邻叶片出叶高度接近,密集而形成簇状株型,紧束不舒展。稻株体色加深,常呈暗绿色,光泽消失。根系发育不良,细弱,褐根多。最后早衰,秕谷率增加,花谷率高,产量、品质下降。
水稻缺钾的症状在不同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下可能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缺钾型褐斑病、缺钾型胡麻叶斑病和缺钾型赤枯病。缺钾型褐斑病表现为叶片小斑发展成褐斑,形状不规则,边缘分界明显,常以条状或块状分布在叶脉间,严重时褐斑连成片,整片叶子发红枯死。缺钾型胡麻叶斑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大量赤褐色的麻斑纹,色泽灰暗。缺钾型赤枯病表现为返青分蘖期时,因缺钾下部叶片发生大量赤褐色的不规则斑点,扩展后叶片枯焦发红,新叶抽生缓慢,根部发黑,或称“青铜病”。
水稻缺钾的根系生长受阻,新根少且短,老根细瘦无弹性,褐灰色至黑色,甚至发臭腐烂,病株容易拔起。严重缺钾时,抽穗困难,子粒干瘪、皱缩,节间短,易倒伏。稻株发病表现症状是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逐步向叶片基部扩展。缺钾症多发生于土层浅薄土里、红黄壤田及漏水田,也可发生在有机肥少,钾/氮比例失调的田块。
在防治上,应选择抗、耐锈良种,调节播期,药剂拌种,平衡施肥。当前应加强田间调查,做好病情监测,重点抓好药剂防治。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集中进行围歼,控制其蔓延。使用药剂的话,可以用秀爽杀菌剂进行预防,秀爽10ml兑水15千克,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