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危害黄瓜叶片,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和茎蔓。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大至1.5至2毫米,叶片正面凹陷,形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受叶脉限制时呈多角形,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中期病斑进一步扩大,易穿孔,多为圆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叶正面粗糙不平,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至15毫米,圆形或不规则,中央有明显眼状靶心。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呈不规则状,病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的95%以上,导致叶片干枯死亡。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
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可存活6个月。翌年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至7天,之后病部新生病原菌,并经叶缘吐水、棚膜结露珠等途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严重时,发病1周后,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