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方式,主要特征是不采用铧式犁翻耕土壤,用30%以上的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施肥,配以深松和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保护性耕作通过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增加作物产量,从而提高旱地农业的综合实力。地面保持秸秆覆盖,包括地面秸秆覆盖和地下根茬固土两部分,地面覆盖减少水气蒸发,根茬固土减少风蚀。保护性耕作以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深松为中心内容,目的是通过减少对土壤的耕种次数,实行地表覆盖,合理耕作,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