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包括收获玉米后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残体组织,同时深翻土壤,以及施足底肥并适时追肥。化学防治措施则是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玉米褐斑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和玉米的病残体组织中附有褐斑病的病原体,以及玉米进入5-8叶期之后,土壤中的肥力不足,导致植株因原。
对于玉米褐斑病的防治药剂,可以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
合理施肥,提早预防,在5—6叶期,用25%的三锉酮兑水1500倍液喷雾。也可以人工拔除或用工具割除地上部分。玉米褐斑病为真菌病害,是玉米的次要病害,但是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该病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初侵染病斑为水浸状褪绿小斑点,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在叶片上全部布满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