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最先出现发病症状的部位一般是根部,随后茎基部会变为褐色并伴随软腐症状,表面长出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当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圈后,幼苗会逐渐出现萎黄状,最终枯死。在成株期,白绢病直接从茎基部开始,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完全覆盖病部后,逐渐蔓延到植株中下部茎秆,尤其在分枝处。植株间蔓延速度最快,若土壤潮湿郁蔽,病株周围的土壤也会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体。
花生白绢病菌侵染荚果、果柄和茎基部,被害部位初期呈暗褐色,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条件合适时,菌丝蔓延至周围土表及植物残体。茎基部和根部染病,皮层变软腐,表皮脱落,叶片凋萎,整株枯死。发病中期,症状集中出现在花生苗株的根基部,茎秆颜色变褐,逐步变软、萎缩、腐烂,根茎部位外皮坏死脱落。
花生白绢病发病初期,叶片枯黄,晴天时白天叶片不能打开。茎基部软腐,表皮脱落,湿度大时,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植株基部和附近地面,并产生油菜籽状圆滑小粒,植株腐烂,无法拔起根部,花生果也腐烂。可用噻呋酰胺、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喷淋基部,隔7-10天一次,用2-3次。
花生白绢病主要发生在7月至8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在花生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生成白色绢丝,易识别。若发生,应将花生棵连根拔起,移出地里,同时用白石灰消杀根部以防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