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穗病传播途径包括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病残体带菌越冬成为侵染源以及连作土壤残留病菌加重病害。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以土壤传播为主。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28℃,湿度在中度偏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4~5叶期以后再无侵染。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侵染发病。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1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伏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变为黑粉。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产生4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结合管,异性结合后形成双核侵染丝侵入子房,在珠被未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次年发病,并侵入第二年的种子潜伏,完成侵染循环。
在种植感病寄主和土壤有足够菌量时,播种后至幼苗4-5叶期土壤的温湿度成为病菌侵染多少的决定因素,因此春播、早播、土壤偏干和冷凉山区发病重。品种抗性有明显差异。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1.5厘米时,侵染幼芽。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玉米的黑穗病主要靠种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