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如何防治效果好?

2025-05-01 13:57

种子处理:种子用55℃温水浸种或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72.2%的普力克水剂或0.3%的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栽培措施:将田间植株及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田间侵染源。实行除茄科类作物以外的作物的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在炎热的夏季,灌水泡田7—10天,利用阳光使水温提高,起到杀灭疫病抱子囊及卵抱子的目的。育苗土要用无病新土。适时灌溉。宜采用滴灌或浇灌,严禁大水漫灌。使用无滴膜,减少棚内水滴产生。采取高垄地膜栽培,增加早期土温,促进发根。肥料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要合理搭配,苗期宜少施氮肥,开花结果期适当增加施肥量。让土壤暴晒或冻堡,以减少线虫的危害。

药剂防治:旧床土要用甲霜灵锰锌等防治卵菌的药剂进行泼浇消毒。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667平方米每次用65.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普力克、霜灵、普生、灭菌灵、疫霜净、农佳乐、宝力克。霜疫克星广8-117克加水75千克,稀释成600~9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4次以上。种植辣椒需要防治疫病,应进行轮作,并做好土壤消毒,合理使用植株生长剂,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后采用乙磷铝锰锌或瑞毒霉、乙磷铝、百菌清、甲霜灵锰锌等药剂进行喷施,并注意交替用药,加强药效。

预防:从苗期开始,5—7天一次。治疗:病轻地块:3到5天一次,连用2到3次。发病中后期:3天一次,连用2-3次。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钒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1∶200的波尔多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00倍液,或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45%百菌清烟雾剂667平方米用量250克~300克。喷药间隔7天~10天,连续2次~3次,尤其在5月~6月份雨后天晴时注意及时喷药,防治效果更好。此外,还可进行药液灌根封锁发病中心,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病穴和周围植株灌根,每株药液量250克,灌1次~2次,间隔期5天~7天。药剂防治的关键是在雨季来临之前5~7天开始用药;喷雾与灌根相结合。一般宜在定植前用25%瑞毒霉或75%甲霜灵800液,5~7天灌一次根。定植后,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粉剂500倍液喷雾、800倍液灌根;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800倍液灌根;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8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严重时每隔5天喷一次,连续3~4次。不同药剂可以交替使用,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现病株后,不可立即浇水,否则将加速病害的发展,应首先将重病株拔除,带出棚外处理,再进行喷雾及灌根处理。用25%阿米西达1500倍,或10%世高1500倍,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灌根或喷雾。

加强田间管理在育苗时要选用新品种或用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后再育苗。在大面积移栽时应采用高垄栽培,垄底宽90厘米,顶宽50厘米,沟底宽20厘米。双行栽苗于高垄上部防止灌水量过大,避免田间积水。要实行配方施肥,施用腐熟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与十字花科、豆科、葫芦科等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以上轮作,提倡垄作或选择坡地种植。培育无病苗。选用无病新土育苗,施入腐熟(堆沤)猪、牛粪等有机肥,播种前进行种子、床土消毒,苗床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并全面喷药,防止病菌继续扩散蔓延。高畦栽培、科学灌水。采用高畦栽培,畦面覆盖地膜,降低空气湿度,防止水滴、土粒传播病菌;避免根部浸水,切忌大水漫灌,择晴天浇水,浇水后注意降低湿度。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施用腐熟基肥。

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适时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选用以下药剂: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以上药液需交替使用,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提高防治效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