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后采用“干湿交替”的管水方式是因为后期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水分减少使土壤通气性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吸肥水能力增强,功能叶寿命延长,合成的光合产物增多,有利于籽粒饱满,提高产量及品质。抽穗成熟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生产的光合产物越多、吸收的养分越多,产量越高。但抽穗后,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日渐减弱,要高产就必须维持其较高的功能。根系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土壤,而土壤水分和氧气是相互矛盾的,水多则氧少。保证水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移和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和积累,但不利于根系对氧气的需要。因此,既保证根系对氧气的需求,又满足水稻对水的需求,成为抽穗后水分管理的关键。具体作法是:在灌浆前期以湿为主,灌一次水保持4-5天,让水自然落干后1-2天再灌一次水;灌浆中后期以干为主,灌一次水保持2-3天,让水自然落干后2-3天再灌一次水,直到收获前5-7天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