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的病原特征?

2025-04-30 22:22

症状茄子黄萎病又称凋萎病、半边疯、黑心病等。主要危害茄子成株,一般发病是在门茄坐果以后。病害一般从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黄,以后发展到半叶或整个叶片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或阴雨天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并干枯,叶缘上卷,严重时叶片变褐脱落,只剩光秆。

病原为大丽花轮枝孢,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轮枝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五色纤细,基部略膨大,呈轮枝状分枝,在一根主轴上常有2-4层轮枝和1根顶枝。每层轮枝3-5根,长10-35微米。轮枝和顶枝端部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3.3-10微米×1.6-4微米。微菌核黑褐色。病菌适应气温最低5℃,最高30℃,在19-25℃时适合病菌发育,在60℃时菌丝、菌核经10分钟后致死。

黄萎病是由黄萎轮枝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干燥的土壤里能存活6年以上。条件适宜时,病菌由根部伤口、幼根表皮和根毛浸入,在维管束内生长繁殖,随着液体流动分散到茎、叶和果实里。在气温20-25℃、土壤潮湿情况下发病严重,气温达到28℃病害受抑制。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多年连作病害发生严重。病情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黄斑,黄斑不断扩大和联合,颜色也不断由黄色变为褐色。发病初期病株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叶片变褐脱落,并不断由植株下部向上方发展,病株逐渐枯死。

可侵染茄科蔬菜、棉花、西瓜、南瓜、甜瓜、龙葵、大豆、烟草、芝麻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