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根系,引起根系腐烂。多从不定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色病斑。病斑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疏松。严重时使地上茎基部1〜2个叶节变黑腐烂,病株一般不结薯或结出畸形薯块,薯块表面有大小不一、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的龟裂病斑。轻病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分枝短,地上部直立,不产生薯蔓,叶片小,增厚,发脆,有时反卷、萎蔦、黄化、枯死,并自下而上脱落。感病品种受害后,常于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大量现蕾开花,不久植株死亡。茎叶:罹病株茎蔓伸长较健株慢,多分枝,遇日光曝晒呈萎蔫状。入秋气温下降,茎蔓仍能继续生长,但每节叶腋处都能现蕾开花。重病株薯蔓节间缩短,从底叶开始向上,各叶依次色淡发黄,叶片皱缩,增厚反卷。遇干旱,往往叶片边缘焦枯,提早脱落,蔓的顶端只余二、三片嫩叶,终至整株枯死,形成大片死苗。甘薯根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发生在甘薯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田期,该病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