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绵疫病的发病条件?

2025-04-28 10:41

疫病对西葫芦的嫩茎、嫩叶、果实会形成危害,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进行轮作,并高畦栽培,同时覆盖地膜,在发病后,及时使用72.2%霜霉威水剂进行喷雾治疗,隔7至10天用药一次,连续治疗2至3次。田间25到30摄氏度,相对湿度高于85%的条件下发病比较重,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到6个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到3天完成一代。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透风,透光不良,发病比较严重。北方寒冷地区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不能越冬,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灌溉水传到茎基部、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一般雨季、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病菌发育温度为8~38℃,最适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菌丝生长良好。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孢子囊才能形成。主要寄主西葫芦、黑皮西葫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