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玉米灯蛾: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在玉米播种后及时喷一遍2.5%高效氯氰菊酯,每亩50毫升。其次,在两叶一心时再喷施一遍宝剑或9080杀虫剂,效果好。
推广抗病品种,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培育多抗性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种子处理:用适乐时、立克莠、玉米种衣剂等包衣,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预防苗期病害。轮作倒茬: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玉米苗期根部虫害只能采取灌根方式,叶面喷施防治效果不明显,多采用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进行灌根,每埯保证100ml药液,对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有效,早期灌根、根部喷施等。
撒毒土(毒饵):在已经发现地下害虫的田块,可以找一些细砂、细土或麦麸等,倒入毒死蜱或辛硫磷杀虫剂,搅拌均匀,撒在玉米行与行之间的垄沟内,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薄土,能起到趋避或诱杀的效果。通过麦麸诱杀时,也可直接撒在玉米的根部。灌根:通过给玉米浇水时,把毒死蜱或辛硫磷随水流进入到田间,渗透到土壤中,以此来防治地下害虫。喷雾: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条件,也可通过直接喷雾的办法来防治地下害虫,药剂也可使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喷雾器的喷头可对准玉米的根部喷施,但要注意剂量,不要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