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霜霉病的发生条件

2025-04-27 23:06

萝卜霜霉病在萝卜生产上时有发生,但一般对萝卜生产影响不大;重病田危害严重,患病植株叶片枯死,会影响植株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萝卜的生产。气候因素、品种抗性和栽培措施等都会影响萝卜霜霉病病害的发生,其中气候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

温湿度对萝卜霜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温度影响着病害发生的时间,湿度决定着病害发生的程度;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湿度越大病害发生的越严重。病菌通过风、雨传播,从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人寄主,潜育期短,环境适宜时只需3~4天。病害在田间的扩散蔓延主要是孢子囊重复侵染的结果。萝卜霜霉病是由X引起的、发生在萝卜的病害。主要为害萝卜种株的叶片,其次是茎、花梗和种荚。叶片染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起发病,发病初始叶片产生淡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淡黄色至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可引起叶片干枯。病原菌可以借助风雨进行传播蔓延,从植株表面侵入,大约需要经过3-5天的潜育期。发病适温15-20℃,20℃病斑发展最快,特别是在温度24-25℃时容易发展为黄白色枯斑。病菌喜温暖、高湿的条件。病菌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以7~13℃为适,侵入适温16℃,此时若遇85%以上的相对湿度,对发病有利。故秋季多雨,高湿,昼夜温差大,多雾重露,病害易于流行。此外,播种早,遇温暖多雨天气,发病重。栽培中,连作、低洼地、密度过大,长势衰弱等情况下发病重。前期病毒病重,降低了植株抗性,会加重霜霉病的为害。田间借助风雨传播。秋季多雨,高湿,昼夜温差大,多雾重露,病害易于流行。播种早,遇温暖多雨天气,发病重。栽培中,连作、低洼地、密度过大、长势衰弱等情况下发病重。前期病毒病重,降低了植株抗性,会加重霜霉病的危害。萝卜霜霉病的发生条件: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适宜发病温度7~28℃,最适发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多雨、多雾或田间积水发病较重,栽培上多年连作、播种期过早、氮肥偏多、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霜霉病在4月中旬~5月上中旬留种植株和青菜上为春季发生高峰期;近年来浙江6月初~8月设施覆盖顶膜避雨或防虫网栽培小青菜,由于通风透光差、棚内相对湿度大,白菜霜霉病易流行;秋季9月初~11月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形成发病高峰。一般播种较早,播种密度较大,土壤黏重,地势低洼,雨后易积水,田间通透性差,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不足,经常大水漫灌或浇水过勤浇水过量,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植株徒长或旺长,导致抗病能力降低,霜霉病最易流行。作物连作的地块中,萝卜霜霉病病害往往发生的早且严重,这是因为连作地块的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较多。施用的基肥不足或追肥施用不及时,都会造成植株因养分缺乏而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相反,氮肥施用过多也会加重萝卜此病害的发生,这是由于植株营养过剩,生长过旺导致植株间通风不良,田间湿度大造成的;此外,萝卜种植密度大或排水不畅,都会使田间湿度大而发病严重。不同萝卜品种,抗性也不尽相同。相较于抗萝卜霜霉病萝卜品种,病原菌孢子囊在感病品种中的潜育期短,萌发率高,生长速度快,形成的吸器较多。就萝卜形态抗性而言,平展叶簇的萝卜较直立的更易感病;板叶萝卜比花叶萝卜抗病性弱;白皮萝卜较红皮、青皮萝卜抗性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