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萌芽期,感染锈病的病芽基部会肿大,并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桔红色粉状物,导致病芽弯曲呈畸形,最终枯死。嫩叶受害后,会在叶正面出现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叶背面生成桔红色孢子堆。秋季腋芽被菌侵染后,可能会枯死并越冬。该病主要为害叶、叶柄和芽,也可为害梢、花萼和果。春季受害叶片正面产生很小的橙黄色小疱,为病菌的性孢子器;稍后在叶片背面出现微隆起的橙黄色斑点,即锈孢子器,其成熟后突破表皮散放出橘红色的锈孢子堆,病斑外围常有褪色环圈。不久,在病叶背面又产生橘黄色的夏孢子粉堆。生长季后期,在形成夏孢子堆的部位又形成棕褐色至黑色的冬孢子小粉堆。植株受害部位常隆起或过度生长或呈畸形状,感病植株提早落叶,生长衰落。叶片正面初始可能出现橙黄色小斑点,背面则出现隆起的小疱,成熟后会散落出黄色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