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病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主要集中在主杆、主枝等部位。发病初期病变部位肿胀,出现油渍状斑点,随后有半透明黄色液体流出,尤其在连阴雨或湿度较大时更为严重。与空气接触后,流胶珠连成晶莹柔软的冻胶块,形成不规则流胶病斑,干燥后变为褪色硬质胶块。非侵染性流胶主要由机械性、虫伤等引起,初为白色透明流胶,后变为褐红色斑块。流胶病又称疣皮病,在各地普遍发生,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流胶为常见生理病害,侵染性流胶由真菌引起,轻则树势衰弱,重则枝干枯死。病原菌可侵染枝干和果实,新梢抵抗力较弱,病菌常先侵染新梢,初期树梢肿胀,形成瘤状突起物,翌年5月病部变为凹陷斑块,瘤皮开裂溢出胶状液体,后风干为茶褐色硬块,导致病部组织腐朽,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侵染果实时,病原菌先在果核胚内形成流胶,逐渐溢出果面,消耗果实营养,直至果实停止生长并脱落。主干、侧枝流胶易被腐生菌侵染,导致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危害症状包括:1、枝干:皮孔流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稍隆起的疤斑,逐渐扩大破裂,溢出无色透明胶液,凝结后变红褐色,疤斑潮湿时柔软,干燥时变硬,剖开后可见皮层变褐坏死,木质部表面亦变褐色;伤口流胶则出现在果实、枝干的虫口、裂口、机械伤口边缘,胶液特征与皮孔流胶相似。2、果实: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有时龟裂。3、植株:病重时全树衰弱,最后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