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疫病的发生与当年雨季的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及雨量大小密切相关。发病早且气温高的年份,病害较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遇大暴雨迅速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则发病重。
幼苗子叶染病时,先出现水浸状圆形暗绿色病斑,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茎基受害后,病处软腐,呈暗褐色,近地处缢缩或倒伏,上部枯死。真叶染病时,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迅速扩大,湿度大时腐烂,干后呈淡褐色,易破碎。
病原为甜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甜瓜疫霉属真菌,仅侵染甜瓜。此外,还有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德雷疫霉,分别侵染葫芦科、茄科等。该病病原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德雷疫霉(异名为甜瓜疫霉)和辣椒疫霉。菌丝丝状,无色,宽3.5-7.1微米,多分枝。幼菌丝无隔,老熟菌丝长出瘤状结节或不规则球状体,内部充满原生质。在果实病部的菌丝球状体大部分成串,常在发病初期孢子囊未出现前产生,从此长出孢囊梗或菌丝。孢囊梗直接从菌丝或球状体上长出,平滑,中间偶现单轴分枝,个别形成隔膜。孢子囊顶生,卵球形或椭圆形。雄器无色,球形或扁球形。卵孢子淡黄色或黄褐色。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遇高温高湿条件2~3天出现病斑,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