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时呈现高热,皮肤充血、出血,各处水肿,各脏器尤其是淋巴结出血严重,病程短,病死率高。外观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脓性黏液分泌物,两耳、四肢、下腹部、臀部等部位皮肤出现紫绀,常见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猪体温升高达41℃,持续4天,感染后3-6天死亡,死前48小时体温下降。病猪白细胞减少,特別是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耳、鼻、会阴、尾、脚等处呈现界线明显的紫色斑。喉、会厌有瘀血或出血。尸检出现脾肿大、呈黑色、质脆。淋巴结肿大、质脆、易碎、出血、形如黑色血瘤。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发病后体温急剧上升,病情体温会一直持续到死亡前两天左右。发病症状通常在体温逐渐正常时才会体现出来。感染非洲猪瘟后猪的食欲大量下降,身体非常虚弱,躺卧不愿走动,走动时摇晃无力,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呼吸道异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