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藉气流传播侵染,随后在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植株衰弱,田间渍水。病原在病残体在土粪肥中越冬,借风雨和灌慨水传播蔓延。发病适宜温度为在适宜温度内,土壤水份是发病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旬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以上,有大暴雨,病害快,危害重。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的黏土施入带菌有机肥的地块,易发病。黄瓜疫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粪肥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气流传播。这种病害发病周期短,流行迅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流行。连续阴雨天发病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土杂肥中越冬,主要借助流水、灌溉水及雨水溅射而传播,也可借助施肥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助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迅速蔓延。如雨季来得早,雨量大,雨天多,该病易流行。浇水过多,土质黏重,不利于根系发育,抗病力降低,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重茬连作,发病重。该病在平均气温18°C时开始发病,发病适温28〜30°C,在此期间若遇多雨季节则发病重,大雨过后暴晴最易发病、流行。长江中、下游一带,4〜5月为发病盛期,华北地区7〜8月为发病盛期。连作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施用未腐熟栏肥、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