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发病有哪些规律?

2025-04-19 16:24

花生锈病的发生特点:夏孢子可借气流、风雨传播,在叶片具有水膜的条件下进行再侵染。夏孢子发芽温度为11~32摄氏度,以25~28摄氏度最适宜,花生生长期的温度都能满足病菌发芽。高湿、温差变化大,易引起病害的流行。施用氮肥过多,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能加重病害发生。旱地花生和小畦种植的病害较水田和大畦花生发病轻。菌源充足是锈病大发生的关键,如腾茬不及时、连作以及发病秸秆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等,导致病残体滞留于田间,病原菌不断累积并以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的重要来源,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不同花生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生产上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甜质型花生抗病性较差,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一般较重。高温多湿、连阴雨、多雾或阳光不足季节,常发病重。若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常利于花生锈病的发生。土壤严重板结,未及时中耕松土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的田块也有助于该病的流行。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较重。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