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余组织内或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并可长期存活。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做地、地势低洼,雨后积水,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施用带有病残物的未腐熟有机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受过冻害霜害,肥水管理不当,浇水过多使田间高湿的田块发病重。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积水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或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平畦种植或卧栽盖膜种植病害严重;高垄、地膜栽培病害轻。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或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遇适宜条件,卵孢子或菌丝体上形成的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人寄主,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起发病。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5°C,分生孢子形成的相对湿度为95%。通常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雨后积水,或浇水过多,田间湿度高等均有利于发病。结果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病。症状表现:苗期染病,引猝倒,结瓜期主要危害果实。贴土面的西瓜先发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浸状,后迅速变软,致整个西瓜变褐软腐。发生规律:平均温度22~28℃,连阴雨天多或湿度大利于此病发生和蔓延。结瓜后雨水较多的年份,以及在田间积水的情况下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