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黄牛与奶牛,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3至5年流行一次。多发于蚊蝇活动的6至9月份。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验或病毒分离鉴定。牛流行热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成熟病毒粒子含单股RNA,有囊膜,对酸碱敏感,不耐热,耐低温,常用消毒剂能迅速将其杀灭。
预防措施包括坚持做好牛舍及周围环境的经常性消毒,定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牛舍地面和饲槽。由于流行热病毒由蚊蝇传播,可每周2次用杀虫剂喷洒牛舍和周围排粪沟,以杀灭蚊蝇、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管理是预防的主要措施,管理不当会提高死亡率。对于病牛要立即隔离,并对未发病的牛注射牛蹄金高免血清等疫苗。在病牛体温升高时,可在肌肉内注射适量复方氨基比林等药剂。发病严重时,需注射抗生素,保持大用量。若因高热导致牛缺水,需适当补充生理盐水。最后,定期对牛进行疫苗接种,做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