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是初次侵染和连续侵染的主要菌源。于春季开始活动,随风雨传播到枝条上。在果实膨大期之后,病菌均能侵入,其中从7月中旬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侵染枝条的病菌,一般从5月份开始从皮孔侵染,并逐步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翌年病斑继续扩大,形成病瘤,多个病瘤连成一片则表现为粗皮。在果园,树冠外围的果实及光照好的山坡地,发病早;树冠内膛果,光照不好的果园,果实发病相对较晚。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75%或连续降雨,雨量达10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间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严重发生。山间窝风、空气湿度大、夜间易结露的果园,较坡地向阳、通风透光好的果园发病多;新建果园在病重老果园的下风向,离得越近,发病越多。果园管理差,树势衰弱,重黏壤土和红黏土,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发病,被害虫严重为害的枝干或果实发病重。症状枝干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或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圆形。后失水凹陷,边缘开裂翘起,扁圆形,直径达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个病斑密集,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点。果实受害初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其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界线不清晰。苹果黑心病也称霉心病,是由于花期降雨或空气湿度大造成。防治措施是谢花70~80%时喷600~800倍多抗霉素或600倍农抗120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