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毛虫年生一代,以卵越夏又越冬。第二年春天树木吐芽时孵化,化蛹于树干基部、石缝或枯枝落叶层下,蛹期半月。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卵产于当年生小枝顶端,呈环状,卵孵化为小幼虫后即在卵壳内休眠越冬。幼龄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小枝上为害嫩芽,在树杈处吐丝结网,夜晚取食,白天群集潜伏于网巢内,呈天幕状,以此得名。幼虫脱皮于丝网上,接近老熟时开始分散活动,白天群集于树木下部或树杈处静伏,上面具一层极薄的丝幕,晚上分散上树取食,阴天有时亦不下树而继续取食。老熟幼虫食量大增,短期内常暴食成灾。
天幕毛虫主要危害果树和阔叶树林的叶子,轻者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重者可使树木死亡,尤其是杏、桃、梨、苹果、桦树、枫香、杨树等,常发生成灾。黄褐天幕毛虫在河北北部经常大发生,严重时使山杏全部枯死,继而危害杨树。此虫易受天幕毛虫抱寄蝇、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等寄生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