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是缓解粗缩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在那些已种植感病品种多年、危害严重的地区,种植抗病品种显得特别重要。清除路边、田间杂草,这些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处理,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每亩550~575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土壤封密处理。喷药杀虫,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0克/亩,在玉米5叶期左右,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无踪,每亩550毫升,对水30公斤,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小时杂草能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