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黑斑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5-04-17 22:05

菊花黑斑病是由菊针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初期叶片出现褪绿色或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直径5-10毫米,病斑大小颜色与菊花品种有关。多个病斑可连结成大斑块,后期中心转浅灰色,散生不明显的小黑点。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但不脱落,严重时仅留上部2-3张绿色叶片。

病菌存活在土壤及植株病残体上,借助风雨、浇水、气流、嫁接等传播,多从叶片气孔或伤口处侵染。植株生长衰弱、土壤黏重、长期阴雨、种苗带菌等易诱发病害。此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秋菊发病最重。气温24-28℃、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连作或老根留种及多年栽培的菊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8-9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包括发现病叶立即摘除,阴雨天少浇或不浇水,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氮、磷、钾肥适当配合,防止植株徒长。发病期间喷洒杀菌剂,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翻,更盆换土壤并渗入砂质、营养土种植等措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