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了倒春寒是什么意思?倒春寒对农作物成长有宜吗?

2025-04-17 06:30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农业,指气候学上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后,由于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迅速下降,持续时间长达1—2周以上的前暖后冷天气过程。倒春寒可导致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使已播种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出土的幼苗大量冻死。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冷空气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其主要表现为早春季节气温回升,但因冷空气侵袭,白天温暖,早晚气温骤降,影响北方作物生长和南方水稻播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