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害症状?

2025-04-16 11:36

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晚枯型,且在田间混合发生。软腐型茎腐病一般从玉米苗高50~60厘米时就开始发病,玉米抽雄前后最明显。其症状开始表现常局限于距地面的一定节间上,发展迅速。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鞘上产生不明显较大的褐色病斑,后逐渐在叶鞘上部和一些下部叶片上形成褐色斑。同时,着生叶或叶鞘的节间也开始发病,且连同叶鞘凹陷、皱缩,继而表现软化、水渍状、溃烂、茎扭曲,形成深褐色,腐败臭味,腐烂茎向上或向下蔓延,一般可深入内部扩展,但病茎不完全破裂,维管束组织保持完好。最初植株还能挺立维持几个星期绿色,最后罹病部褐色折腰枯死,故称烂腰病。晚枯型茎腐病的发生常出现在玉米的灌浆至蜡熟期。一般发病较快,常在短期内植株出现症状,并迅速扩大,大量枯死。其发生症状是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枯死,但叶片呈灰绿色,似水烫一样;茎秆地上部1~2节变色变软,出现水渍状棱形或椭圆形病斑,最后罹病部节间失水干缩,果穗下垂,易折倒。但这种病型其节间内部节髓组织腐烂,病株的根系变褐腐烂、破裂,病根部皮层易脱落,须根减少,病株易拔起。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症状,中下部叶鞘及茎节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软化,溢出菌液,有时散发出臭味,植株从病部倒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