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霜霉病应怎样防治?

2025-04-15 18:09

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真菌引起,为害油菜叶、茎、花和角果,影响菜籽产量和出油率。此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及病残体内越冬越夏,或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夏,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适宜温度在10℃左右,侵入的最适温为16℃左右。此病一般在早春2∼3月间,油菜抽薹开花时大量发生。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连作地以及过于密植的油菜地发病均重。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芥菜型耐病;早播比适期晚播的发病重。

油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以感染霜霉病。首先从叶片上发生淡黄色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背面长出一层白色霜霉,以后病斑汇合成大斑,淡褐色,甚至全叶枯死。茎和花序发病时,初生水渍状斑,逐渐发展为黑褐色不定型斑块,上生霜霉。抽薹后期或盛花期,花序受害常肿大弯曲、变形,俗称“龙头拐”,不能结实,上生白霜状霉。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中双4号、两优586、秦油2号、白油1号、青油2号、沪油3号、新油8号、新油9号、蓉油3号、江盐1号、涂油4号等。提倡种植甘蓝型油菜或浠水白等抗病的白菜型油菜。提倡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降低菌源。用种子重量1%的35%瑞毒霉或甲霜灵拌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和淹苗。重点防治旱地栽培的白菜型油菜。

推荐文章